南阳市2024年碧水保卫战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4-05-28 来源: 阅读次数: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的决策部署和《南阳市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河南省2024年碧水保卫战实施方案》有关要求,构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保护治理新格局,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工作部署,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水污染减排和水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坚持精准、科学、依法、协同治污,持续推动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水生态环境的需要。
二、工作目标
2024年,32个国、省控地表水断面完成环境质量年度目标任务,单个断面年度累计达标率不低于75%;35个市控地表水断面完成环境质量年度目标任务,单个断面年度累计达标率不低于75%。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入库支流稳定达标。
三、主要任务
(一)巩固提升南水北调和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
1.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保护。推进《南阳市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问题整改方案》全面落实,深化污染综合治理,提升环境风险防控水平,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推进丹江口水库、丹江入库(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持续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内生态环境问题专项行动及“回头看”,实现风险隐患动态清零。紧盯丹江口水库入库河流上游重金属防控,加强水质分析研判,及时互通共享信息,统筹部门协调联动,防控环境风险。2024年年底前,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区域“三水”一体化数据库与监控能力项目建设完成30%。(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水利局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关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
2.强化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及隔离设施排查,完善保护区边界地理界标、警示标志和隔离防护设施,建立饮用水源保护档案。每季度排查乡镇级及以上(含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巩固水源地整治成果。提升水源地风险防控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持续开展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或基础信息调查工作。强化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鸭河口水库)监控能力建设。(市生态环境局、水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卫生健康体育委配合,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任务均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不再列出)
(二)持续强化重点领域污染综合治理
3.开展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提升行动。现有污水处理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的县市区,尽快启动新改扩建项目;未按期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加快工程建设进度。2024年年底前,中心城区南阳天冠水处理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日处理20万吨)完成50%。示范区、卧龙区、高新区等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低于100毫克/升的污水处理厂,进行“一厂一策”整治。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提高脱氮除磷能力。推进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建设。补齐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能力设施短板。2024年年底前,全市力争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1座、新增处理能力1.5万吨/日。
优化污水系统布局,推进污水管网互联互通和污水处理厂际联调。2024年年底前,各县市区编制完成污水专项规划和问题污水管网提升改造方案。开展管网排查检测专项行动,建立污水管网周期性排查监测制度,排查整治城镇生活污水收集设施(含提升泵站等附属设施)隐患,2024年6月底前完成市级排查检测专项行动。开展管网补短板专项行动,以老旧城区为重点,开展老旧破损、混接错接漏接等问题管网诊断修复更新,实施污水收集管网外水入渗入流、倒灌排查治理,有序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快消除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空白区、污水直排口。2024年年底前,全市力争改造排水管网135.9公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财政局配合)
4.强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全面推进县级及以上城市污泥处置设施建设。2024年年底,市污泥处置厂二期完成50%。在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处置前提下,逐步压减污泥填埋规模,采用资源化利用等替代处理方案。在确保运行稳定、配套高效污染处理设施前提下,利用垃圾焚烧厂、火力发电厂、水泥窑等设施处理能力协同焚烧处置污泥。2024年年底,中心城区和县城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分别达到95%以上和90%以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市城管局、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配合)
5.深化工业园区污水治理。开展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污水资源化利用能力、监测监管能力提升行动和化工园区“污水零直排”建设行动,补齐园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2024年6月底前,方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完成在线监控联网运行;2024年年底前,化工园区基本建成独立专业化工生产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污水管网质量和污水收集效能明显提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水利局配合)
6.强化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以“四点一线”(四点:白河上范营、排子河邓州市、白河翟湾、淮河出山大桥断面;一线:唐河干流沿线国控市控断面)为重点,制定“一断面一达标措施”,每周监测溯源排查,推进污染综合治理,保障河流生态流量,确保水质稳定达标。2024年5月30日前,新野县、唐河县、桐柏县、邓州市将超标断面水质达标提升方案报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环委办”)备案;自6月份开始,每月5日前上报上月断面水质达标提升情况。(市生态环境局、水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管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财政局、林业局配合)
7.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强化源头防控,坚持以种限养,推进绿色养殖模式,提高规模养殖场配套治污设施建设水平,引导规模以下养殖户完善粪污收集、暂存设施,养殖大县探索开展整县粪肥还田利用试点。加强行业指导监督,规范粪污资源化利用,避免超负荷消纳影响环境质量。严查畜禽养殖环境违法行为,尤其是私设排污口暗管排污行为。(市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展改革委配合)
8.深化交通运输业水污染防治。常态化开展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污水达标排放工作考核,确保污水处理全部达标排放。积极推进船舶岸电设施改造及清洁能源船舶使用。严格实施船舶岸电设施改造方案。2024年年底前,完成22艘船舶受电设施建设改造。在湖库区积极引导纯电动船舶参与水上运输,进一步推广应用新能源动力船、高效节能船。(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局配合)
(三)持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9.深化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巩固提升中心城区及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进行拉网式全面排查,对已整治但标准低以及新发现的黑臭水体纳入整治清单,逐一制定整治方案,采取截源控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措施,推进建成区黑臭水体同流域水环境协同治理。2024年年底前,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80%。(市城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展改革委、水利局配合)
10.健全黑臭水体长效监管机制。对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跟踪水体水质变化情况。开展中心城区及各县市区建成区内河水质监督性监测,设置监测断面,每月监测水质,问题河段加密监测,及时通报水质状况,督促问题整改。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定期清疏养护管网,保障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强化排水许可管理,杜绝污水直排。2024年6月底前,各县市区完成城区内河断面设置并上报市环委办。(市生态环境局、城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
11.开展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按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工作指南》,开展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核查行动,核实黑臭水体清单,排查治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定期开展监督性监测,判定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对于整改不力的,纳入督查督办,推动问题整改,坚决遏制“返黑返臭”。(市生态环境局、城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发展改革委、水利局配合)
(四)扎实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12.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的原则,巩固全市主要河流和重点湖库入河排污口排查成果,摸清各类排污口分布及数量、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排污单位基本情况等信息。关注非重点河流和湖库、建成区内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完善排污口“一张图、一本账”。(市生态环境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管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林业局配合)
13.明确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和政府兜底的原则,建立责任主体清单。对于难以分清责任主体的排污口,根据溯源结果,查清排污口对应的排污单位及其隶属关系,确定责任主体;经溯源后仍无法确定责任主体的,属地政府作为责任主体或由其指定责任主体。202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主要河流及重点湖库入河排污口100%的溯源任务。(市生态环境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管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林业局配合)
14.强化入河排污口整治。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的要求,对排查出的排污口梳理问题清单,编制“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实施分类整治。按照《关于对城市建成区入河排污口开展集中清理封堵的通知》,将入河排污口清理封堵工作范围拓展至全域,推动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202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主要河流及重点湖库入河排污口70%的整治任务。对已完成整治的排污口,按照《南阳市入河排污口整治验收销号指导意见》,做好验收销号工作。(市生态环境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管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林业局配合)
15.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全面规范排污口设置审批,严把设置审批工作关,确保入河排污口设置科学、合理。加强日常监督与执法监管,根据排污口类型、责任主体及部门职责等,落实排污口监督管理责任,定期开展自查,按时报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设置审批、日常监督管理等信息和年度监管情况。(市生态环境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管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林业局配合)
(五)全面打好长江流域保护修复攻坚战
落实《南阳市深入打好长江流域保护修复攻坚战工作方案》《南阳市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控制方案》要求,扎实推进全市长江流域保护修复攻坚、总磷污染控制工作,每半年填报一次长江流域保护修复攻坚战、总磷污染控制任务调度表。
16.加强总磷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城镇、农业农村和工业污染治理,全面系统控制长江流域总磷污染,确保长江流域国、省控断面总磷浓度稳定向好,总磷浓度及排放量完成省定目标。每季度完成总磷污染控制系统填报工作。(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水利局、农业农村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配合)
17.推进水生态监测考核工作。配合国家、省做好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推动丹江、丹江口水库水生态问题整改。配合省级水生态调查监测能力建设,对丹江、丹江口水库汇水区水华、水生植被、岸线、水源涵养区、水生生物栖息地等进行调查评估。(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水利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配合)
18.实施水生生物完整性恢复和多样性保护。在丹江口水库试点开展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工作。加强土著鱼类栖息地保护,推进唐河、白河等河段土著鱼类恢复与重现工作。2024年年底前,淅川县完成鄂西北山地和丹江口库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市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财政局配合)
19.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落实国家、省、市“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有关规划,强化跟踪调度,对进展缓慢的重点工程任务,加强督导帮扶,紧盯时间节点,科学统筹推进;对完成确有难度的工程任务,可进行同类项目替代,新替代项目须确保“十四五”期间完成且完成目标覆盖原项目目标。(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水利局、林业局配合)
(六)持续推动河湖水资源水生态保护修复
20.保障重点河流生态流量。加强已明确生态流量目标的唐河、白河、淮河等主要河流生态流量管理。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退水,科学安排沿线河流生态补水。推进绿色水电站改造,制定完善“一站一策”整改方案,合理确定生态流量下泄要求。涉河建设项目施工期间,须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河道输水畅通,减少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强化生态流量监测分析,建立完善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将河湖生态流量保证情况纳入河湖长制统一管理。探索将流域生态流量保障纳入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市水利局牵头,市财政局、生态环境局配合)
21.推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开展缓冲带现状调查评估,推动湍河、老灌河、淇河、丹江等河流生态缓冲带修复与建设。在污水处理厂和重点河流的关键节点,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工程,2024年年底前,卧龙区、新野县、唐河县、社旗县、桐柏县完成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建设项目。强化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2024年年底前,全市完成湿地恢(修)复220亩。持续推进河道综合整治,通过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生态驳岸、湿地恢复等措施,逐步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市水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
22.推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开展美丽幸福河湖创建活动,2024年全市力争建成2条以上省级美丽幸福河湖。以县域(市域、区域)的全域为单元,选取前期基础相对较好的中小河流,开展全流域美丽幸福河湖试点工作,进行全段治理、系统治理。(市水利局、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配合)
23.持续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落实河湖长制,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做到“四乱”问题动态清零。持续加大国省市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所在河流河道管理范围内的生活垃圾、秸秆、畜禽养殖以及设置餐饮、娱乐设施等违规行为的排查整治力度,加强断面周边河道环境保障,减少人为干扰。(市水利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配合)
(七)持续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
24.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有条件的县市区,结合实际情况,建设一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项目,不断提升再生水利用率。2024年年底前,邓州市、桐柏县完成再生水回用工程。(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城管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局配合)
25.开展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推动火电、石化、钢铁、有色、造纸、印染等高耗水行业,以及有条件的园区完善再生水管网,将处理达标后的再生水回用于生产过程,减少企业新水取用量,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废水高效循环利用新模式,创建一批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示范企业、园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管局、水利局配合)
26.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培育壮大节能、节水、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对有色金属、造纸、印染、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改造或清洁化改造;依法对重点行业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水效“领跑者”遴选工作和水效对标达标活动,提升工业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
(八)提升环境监测监管能力水平
27.优化唐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在唐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断面设置、补偿标准、核算方法,深入探索治水新路径,提高属地政府治污积极性,持续推动唐河流域水质改善。(市财政局、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水利局、林业局配合)
28.加强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能力建设。强化自动监测站点管理,提升监测数据质量,严防人为干扰事件发生,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完善水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对重点部位增设监测断面。逐步提升市级水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探索建立水质、水文数据共享机制,开展污染物通量分析。在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强化重金属监测预警,健全水华监测预警机制。(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利局配合)
29.强化水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成效现场监督检查。开展城镇(园区)污水处理厂、涉水企业专项执法检查,严查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开展城市供排水问题整治专项行动,推进晴天雨水口排污、汛期污水溢流、供排水量倒挂、“小散乱”排水等问题排查整治,严查无入网许可排水行为。完善跨部门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联动、司法联动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市生态环境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管局、水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公安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
30.防范水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以涉危涉重企业、工业园区为重点,强化环境应急设施建设。严格新(改、扩)建尾矿库环境准入,健全尾矿库环境监管清单,加强尾矿库分类分级环境监管。加强通航河段港口、码头、船舶运输以及“一废一品一库”风险调查。完善上、下游及部门信息共享、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重点饮用水水源地河流、跨界河流以及其他敏感水体风险防控,推进“一河一策一图”全覆盖。做好丹江口水库、鸭河口水库水华应急防控工作。加强汛期部门联防联控,防范汛期水环境风险。(市生态环境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管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发展改革委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结合年度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工程项目、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并认真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依据职责分工,对牵头负责的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量化,制定年度推进方案,加强行业指导和监督,确保本系统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2024年6月15日前,请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将年度方案报市环委办(含盖章正式件,联系人:丁哲;电话:0377-61388056;邮箱:nyhbwk@163.com)。
(二)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水环境质量排名机制,强化考核排名,实施生态补偿。深化“日预警、周巡查、月研判、季点评”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层层传导压力。碧水保卫战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实行季调度,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分别于5月30日、7月5日、10月8日、12月20日前将承担的重点任务进展情况、重点水生态环保工程(见附表)进展情况报送至市环委办。
(三)强化项目支撑。各县市区要根据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聚焦中央生态环境资金、生态环保金融支持方向,以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坚持“问题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原则,积极组织谋划、包装入库项目、申报资金,保障碧水保卫战资金需要。
(四)严格督查考核。市环委办定期调度,组织现场督查,召开推进会议,指导工作落实。严格绩效考核,定期量化评分。对水质改善明显、工作推进有力的通报表扬;对工作严重滞后、水质排名落后的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提级督办或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