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4-04-29 来源: 阅读次数:
2024年是建国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攻坚突破的奋进之年。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美丽南阳建设仍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省生态环境厅工作安排,扎实做好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切实把全国、全省、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各项部署要求落实到位,现提出如下工作安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全国、全省、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树牢绿色发展理念,锚定“两降一控一升两达标”的目标,深入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铁腕治污、全民治污,有效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抓先行、树标杆,强生态、提质量,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发有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南阳,助力南阳高质量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二、主要目标
(一)环境空气质量方面
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不高于67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浓度不高于3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76.5%。桐柏、西峡、淅川、南召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
(二)水生态环境质量方面
完成省下达的32个国省控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目标任务,推动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
(三)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方面
土壤安全利用进一步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地下水国考区域点位V类水比例控制在25%以内,“双源”(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重点污染源)点位水质保持稳定。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6%。
(四)应对气候变化方面
全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比例满足“十四五”规划时序进度要求。
(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面
完成省厅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六)核与辐射安全方面
放射源辐射事故零发生率,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三、重点工作
(一)深入推进美丽南阳建设
1.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河南建设的意见》,研究制定关于推进美丽南阳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建立健全推动落实的体制机制,着眼美丽南阳建设目标,谋划“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一体开展“美丽系列”实践典型示范引领活动,推动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山川、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学校等美丽细胞建设,总结提炼南阳典型实践模式和经验,不断完善宣传机制,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美丽南阳建设。
(二)全力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
2.贯彻落实《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持续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严格按照《南阳市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问题整改方案》要求扎实推进各项整改任务,加强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各类环境问题和丹江口水库入库(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进一步巩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成果,保障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安全。推进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南阳段)保护区内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特别是对汛期丹江口水库入库河流重金属监测预警,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风险隐患管控,提高风险防控及应急应对能力,提高“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处置保障能力,推动建立健全跨省、市域污染联合防控机制,强化区域协同治理。谋划实施南水北调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推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区域(南阳段)“三水”一体化数据库与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开展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提升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水平。
(三)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3.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制定实施《南阳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淘汰落后低效产能,大力实施工业炉窑清洁低碳能源替代,加快淘汰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农产品加工等燃煤设施;聚焦钢铁、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产业,严把环境准入关,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一体推进控煤、稳油、增气、引电、扩新,大力发展生物质、地热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大力推动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建设,提升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推进柴油车污染治理,加强重型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和油气污染监管,严厉打击各类移动源违法行为,实现源头追溯管控,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深化工业企业治理,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陶瓷行业煤气发生炉清洁能源替代,2024年年底前,西峡县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公示,卧龙中联、邓州中联、淅川中联、镇平中联、南召天瑞、方城宛北、唐河泰隆、内乡宝天曼等8家水泥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深化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综合整治,开展低效失效污染治理设施排查整治,加强VOCs全流程综合治理。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深化南阳、襄阳跨区域联防联控,方城、社旗、新野、邓州等传输通道县(市)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持续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力争新增A级、B级和绩效引领企业15家以上,加强应急减排清单标准化管理,提升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实效,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开展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确保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切实保障饮水安全。强力推动长江流域保护修复攻坚战,稳步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考核。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到2024年年底,基本完成全市主要河流及重点湖库入河排污口100%的溯源、70%的整治任务。持续推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加强中心城区和县域内河污染防治,巩固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2024年县域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80%。强化工业水污染防治,开展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补齐行动,2024年年底南阳官庄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桐柏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基本建成专业化工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建成并达标运行。积极参加美丽幸福河湖创建活动,力争2024年年底前1-2条河湖获得省级美丽幸福河湖。突出“四点一线”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明确治本措施,强化项目建设,确保白河上范营、白河翟湾、排子河邓州市、淮河出山大桥断面(四点)以及唐河流域干流(一线)国省控断面水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
5.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一住两公”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开展土壤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回头看,推进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重点工程,依法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严格落实耕地土壤预警制度,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及周边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推进桐柏县馆驿河-六道河历史遗留矿渣调查整治项目,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加强地下水水质目标管理,积极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确保全市4个国家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达标。科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会同有关部门推进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增效,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2024年年底前,完成农村环境整治村庄150个、农村污水治理设施整治提升30个、农村黑臭水体整治1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6%;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加大养殖业粪污综合利用监管力度,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膜回收等任务。
6.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和新污染物治理。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支持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发展。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加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监管力度。扎实做好“一废一品一库”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加强尾矿库环境监管,动态更新尾矿库环境管理清单,组织开展汛前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组织开展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全面推进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加强省内危险废物转移监管。开展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加强重点重金属环境监管。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污染环境防治机制,扎实开展新污染物环境信息统计调查,摸清新污染物环境风险,严格落实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四)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7.持续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推动《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河南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方案》《河南省应对气候变化重点任务(2023-2025)》《河南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推动风能、光伏、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进钢铁、水泥、石化化工、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实施绿色提标改造,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双控”改造提升。立足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和农业畜禽治理为主的产业特色,突出农业和生态两个重点领域,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践。扎实做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治理力度,推进重点减排工程建设,确保尽早发挥减排效益。持续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落实,加强对新纳入碳市场行业企业的指导,强化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数据核查,督促企业按期完成履约任务。探索形成开展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规划环评碳排放影响评价试点的典型做法,建立协同推进空气质量达标和碳排放达峰“双达”管理制度,谋划实施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示范项目。持续开展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落实《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鼓励相关机构根据发布的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进行项目开发。
8.全力服务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生态环境服务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支撑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主动服务企业,持续做好重大项目审批要素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提升为企服务质量,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载体,持续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积极对接,提前介入,组织专人对企业开展审批上门服务指导,帮助企业解决生态环境领域内的实际问题,竭尽全力为我市重大建设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创造条件。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制度,进一步提升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证核发质量,持续做好全市环评文件质量抽查和排污许可全覆盖复核工作。继续做好全市开发区规划环评相关工作。提升清洁生产整体水平,围绕重大战略、重大部署、重要规划、中心工作,推进重点涉气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绿色生产工艺技术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加强重点涉水污染源监管,支持清洁生产、绿色生产技术改造,支持更新改造老旧治污设施;推动一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汇集、推广、宣传一批清洁生产实用技术、已验证有效的优秀案例,助力企业低成本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五)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和监管力度
9.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监管,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持续组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严格依据《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实施办法》,推进国家及省级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规范整改。持续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扎实做好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生态县的培育、创建、管理工作,支持西峡、淅川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支持邓州、方城、内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支持唐河、新野、镇平、卧龙创建省级生态县,推动全市形成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整体提升的良好局面。
10.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进一步加强对市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统筹协调,全面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尽快出台实施《南阳市城市生物多样性规划和实施方案》,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推动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宣传。
(六)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11.健全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和应急响应体系。聚焦尾矿库、化工园区、涉重金属污染企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放射源等敏感区域和关键点位,开展风险隐患调查评估和监测预警。强化预案管理,严格执行预案备案制度,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值守、重大风险分析研判和信息报告,严格落实应急处置“五个第一时间”要求,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持续检验重点河流“一河一策一图”有效性,探索推动化工园区三级防控体系建设试点,组织开展环境应急演练,着力提升各层级环境应急能力。在丹江口水库入库河流和白河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快速监测、预警和报告试点,组织监测预警演练,研究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快速监测、预警和报告机制。
12.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牵头高效运转全市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持续开展辐射安全隐患排查、辐射监管系统数据质量核查、电磁辐射类项目事中事后监管核查、特种设备辐射防护检查等专项行动,认真做好辐射类建设项目环评和新版许可证发放工作,加强废旧闲置放射源、放射性废物监管。加强辐射监管信息化建设,配合推进省级电磁辐射安全监管平台建设,逐步实施全市在用放射源在线监控并联网,推动全过程全环节的科学监管。组织全市开展辐射监管、监测及应急能力提升比武竞赛活动。
(七)不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13.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统筹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省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做好督察交办群众举报件整改验收销号工作。持续开展市级生态环境保护日常督导检查,推动污染防治攻坚十大专项行动走深走实,选取3-5个行业开展暗访调研,从工作安排部署、体制机制落实层面查短板补弱项,压实行业部门和属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推动解决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做好2023年度国家、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迎考工作。
14.健全生态环境立法执法监管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法治(法治政府)建设,配合做好生态环境领域立法、标准化工作,深入推行服务型行政执法和执法责任制建设,严格执法监督,做好生态环境普法宣传教育。持续开展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2024年年底前,各县(市区)至少完成1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伍能力建设,深入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指导县市区开展执法机构规范化或示范化单位、装备能力建设达标机构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全市执法队伍机构规范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制度化水平,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击战提供执法保障。紧盯重点领域、区域、时段,组织全市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活动,持续保持高压震慑态势,扎实推动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行动等重点领域环境污染犯罪专项行动见底见效。不断强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和执法联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创新执法监管模式,严格落实现场执法计划制度、正面清单制度,推行非现场执法、无打扰执法、差异化执法,持续提升执法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15.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及监管。落实《关于“十四五”南阳市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监测网络能力建设的通知》,持续推进全市交通污染和工业园区专项监测网络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高标准建设,确保2024年年底前建成并与国家平台联网。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逐步强化我市丹江口库区及上游重金属监测预警。加强监测站点运维保障和管理工作,严防人为干扰事件发生,严厉打击固定污染源自行监测和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持续完善、强化我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做好“十五五”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优化调整前期工作。
16.提升生态环境支撑保障能力。落实省委、市委数字化转型战略要求,规范有序推进生态环境设施智能化项目建设,强化网络安全和保密教育培训,做好监控系统建设完善和网络安全设备更新升级,推进自动监控设施数采仪升级改造,协同推进排污单位自动监控设施计量检定,提升污染源执法监测能力,提高办公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开展抗生素类、微塑料类、消耗臭氧层物质和含氟温室气体等新污染物监测,探索建立以新污染物为目标的监测能力体系。开展常态化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大练兵活动,打牢监测队伍业务基础,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支撑能力。加大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资金项目监督力度,推动资金使用提质增效。加强生态环境统计工作管理,严防生态环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落实环保信用评价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17.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广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培养全民生态文明意识,用好政府门户网站、县级以上主流媒体、政务新媒体等渠道,积极开展正面宣传,持续营造舆论声势。完善环境信息公开、新闻发布、重大环境信息披露等机制,加强舆情分析引导,持续抓好例行新闻发布工作。开展多样性社会化宣传活动,借助于“六五”环境日等环保节日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扎实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创建、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挖掘先进典型,积极开展“2023最美基层环保人”“最美环保志愿者”评选活动等,讲好南阳生态环保故事,传播生态环境保护正能量。扎实推进平安建设,积极推进“三不四零”创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力度,持续推动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深入落实《信访工作条例》,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监督举报。
(八)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8.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充分发挥中心组理论学习领学促学作用,深化青年理论武装,及时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19.全面加强政治机关建设。严格落实机关党建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紧压实“第一责任”和“一岗双责”。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模范机关创建,优化党员管理和考核表彰工作机制,推动“三级五岗”责任制落实。坚持聚焦中心抓融合,围绕主业抓党建,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打造生态环境领域党建工作品牌亮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完善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每季度分析研判舆情形势,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负面言论,旗帜鲜明开展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持续深化“观念能力作风提升年”效果,开展比观念拼胆识、比能力拼招数、比责任拼担当、比服务拼效能、比贡献拼业绩“五比五拼”专项活动。创新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大对口社区(村)帮扶力度。
20.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十一届省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和七届市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扎实推进以案促改、标本兼治,坚定不移深化廉政教育,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采取专题学习、上党课、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推进廉政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认真履职尽责,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环保铁军队伍。持续巩固提升巡视整改成效,坚决防止问题变异反弹,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突出抓早抓小,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防微杜渐,筑牢日常监督屏障,营造生态环境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1.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队伍,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突出政治标准,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统筹推进干部选拔任用、挂职交流和公务员职级晋升工作。拓宽人才招录渠道,加强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关心爱护专业技术人才,为专业技术人员成长创造条件。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完善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深化干部教育培训,努力提升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能力素质。全面从严开展年度考核,通过考核发掘干部、储备干部。从严从实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完善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机制,探索生态环保人才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措施,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和动力。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建立健全系统人员信息库,为选拔任用干部提供科学准确有效的参考依据。持续完善退休干部服务保障制度,全力做好退休干部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