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2-12-22 来源:南阳市人民政府 阅读次数:
省委、省政府:
今年以来,南阳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污染防治攻坚战决策部署,以十大专项行动为抓手,紧盯“两降一控一升两达标”目标任务,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十大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勠力同心、着力奋发,靶向治污,精准施策,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12月21日,我市PM10平均浓度为74微克/立方米,优于省定目标8微克,全省并列第4;PM2.5平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优于省定目标4微克,全省并列第6;优良天数为258天,超省定目标5天,全省并列第3,特别是4月份、7月份实现全月优良的历史性突破。二是水环境质量稳固领先。1-11月份,32个国省控断面全部达标,全省仅南阳达到优良水体100%水平,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丹江口库区取水口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水平。三是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
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其他工作也多点开花、亮点纷呈。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框架下举办的第七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上,南阳市等6个中国城市成功入选首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荣获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EOD项目试点市、“十四五”全国100家“无废城市”建设市;丹江口水库、唐河入选河南省“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一、高质高效,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一是高位组织推动。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南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先后两次召开了市、县、乡、村四大班子领导参加的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誓师大会;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10余次专题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市委书记、市长经常批示、督办、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环委会成员单位积极主动履职尽责,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领导保障。二是创新保障机制。聘请国内一流的大气环境精细化管理专家团队,组建大气污染防治研判指挥部,建立日研判、周通报、月点评机制,精准科学治污;创新实施水污染防治日预警、周排查、月研判、季讲评“四个一”工作机制,在全省积极探索建立唐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机制,强化流域共治与协作。三是严格考核奖惩。把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完成情况作为两个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和大抓落实积分管理的约束性指标,加大考核权重,强化结果运用。印发了2022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和相关考核办法,压实各级各部门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的责任。今年以来,累计生态补偿扣款12075万元,奖励11826万元。
二、主动担当,切实维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一是完善监控监测体系。制定《南阳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清单》,实施“互联网+护水”机制,持续推进水源地生态保护修复和规范化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违法闯入报警驱离系统,对一级保护区实施24小时监控。完善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在环库区及入库河流建设14个水质自动站和3个浮标站,实现汇水区水质实时监测全覆盖。二是打造应急处置南阳样板。淇河水污染应急处置措施被作为“南阳实践”在全国推广。科学处置灌河流域应急事件,实施重点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一河一图一策”,制定了《五里川河及下游锑污染风险防控监测预警响应工作方案》,开展河南、湖北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和老灌河汛期应急演练,在环境应急处置中再创南阳样板。我市在5月23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稳定工作推进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了保障“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经验做法。三是防范化解环境风险。与周边9市签署了《跨界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对104个环境风险源整改进行“回头看”;对丹江口库区周边和丹江两岸2公里范围内的入河排污口进行全口径排查整治,确保一渠清水安全北送。
三、多措并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精准治污,提升“气质”。积极探索新模式,首次增加无人机、激光雷达、走航监测等技术手段,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监控网络;在中心城区划定343个网格,建立市、区、街道办、社区四级网格体系,安装179个空气质量微型监测站,精准查找污染源,快速解决污染问题;利用卫星遥感筛查出高速环线以内裸露地块300余处,实施分类整治;建设联网250个乡镇街道空气站,实现了大气监测延伸到乡镇街道的新突破;通过奖补方式投入2000万元推动中心城区增置机扫车辆、雾森系统;组织专家对101家重点行业绩效分级企业现场帮扶,评定A级企业7家,B级企业19家;建设入市车辆电子通行证系统126台高清抓拍单元,精准发力,科学治污,大气治理效果不断提升。二是溯源整治,改善“水质”。深入开展清河、清网、清源、入河排污口整治、黑臭水体治理专项行动,投资1962万元,在唐、白河流域新建17个市控断面水质自动站,实现市控34个断面监测全覆盖。国省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特别是唐河流域5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且为优良,实现历史新突破。三是源头防控,修复“土质”。整治提升5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119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整治,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4个国控点位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探索形成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内乡模式”经验被生态环境部在全国宣传推广。
四、项目保障,服务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一是高端借智,强化科技支撑。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加强交流,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高水平打造生态环境科研平台丹江实验室、推进美丽河湖创建、“无废城市”创建、构筑人才交流培养机制等全面开展合作,为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提供科技支撑。二是科学谋划,积极争取重大项目。成功申报白河流域生态环境导向(EOD)试点项目,项目总投资86亿元。镇平县总投资29.95亿元的汉江支流赵河流域EOD项目已通过省生态环境厅作为全省5个EOD项目之一推送至生态环境部等待复核。申报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72个,入库35个,总投资11.31亿元,中央、省级资金到账3.27亿元,约占全省到账资金总量的1/8。争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16.0159亿元,同比增加1.2405亿元,实现了历史新突破。三是靠前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715个,项目总投资1294亿元,服务保障“三个一批”省重大项目134个,在全省2021年度优化营商环境考评中排名第2。
五、依法治污,强化执法监管能力和水平。一是依法铁腕治污。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先后组织开展污水处理厂、烟囱达标排放、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治理等专项行动,全市下达行政处罚决定294件,罚款1029.16万元,移交公安部门5起。二是坚持柔性执法。加强网信普法工作,荣获全国100家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云大赛优秀奖,被中央网信办通报表扬。慎处罚、多帮扶,对一些轻微环境问题,通过提醒和帮扶指导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坚决杜绝执法检查“一刀切”,今年以来共免予处罚27起,金额280.63万元,助力企业绿色发展。三是加强督导帮扶。充分发挥市环委会督查专班作用,加强督查专班力量,组织百人督查团逐县督导帮扶,发现问题,及时交办整改、跟踪问效,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
六、示范引领,奋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跨越。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分管副市长任创建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的高规格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指挥部,高标准对标对表,推动南阳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11月19日,南阳市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并“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全力建设‘美丽南阳’”为主题做了典型发言,成为全省首批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省辖市。12月13日,内乡、社旗被正式命名为2022年度省级生态县,占全省命名数量的1/4。截止目前,全市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个(西峡、淅川),“两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邓州),省级生态县4个(内乡、社旗、桐柏、邓州),国、省级生态乡镇55个,创建层次和规模全省第一。
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省委省政府要求、与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市结构性问题仍很突出,长期形成的“双高”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尚未根本改变;环保工作历史欠账较多,比如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境治理有差距,比如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农村面源污染突出、影响水质保护的隐患仍然存在;攻坚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等,仍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2023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夯基垒土的重要之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践行初心使命,锐意开拓创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创建“无废城市”,为高质量高效率建设省副中心城市厚植生态优势,在全面建设现代化河南的新征程上贡献南阳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