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水库展示
发布时间:2022-11-23 来源:南阳市生态环境局 阅读次数:
守护中线源头,润泽京津大地
丹江口水库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是输水工程水质监管的咽喉地区。丹江口水库及汇水区在南阳境内包括淅川县、西峡县、内乡县、邓州市四县市,库区水域面积约占水库总面积的52%,主要入库河流有丹江、老灌河、淇河等。
突出问题:一是面源污染日益凸显,157~171米高程之间21.28万亩消落地仍有58%面积种植作物;汇水区每年约9.2万吨化肥、200吨农药流失进入土壤及水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41%。二是水环境风险依然较高,水库周边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多,上游历史遗留矿山等影响水质安全的因素长期存在。三是淅川县90%以上面积在丹江口水库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统筹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
主要做法:南阳市委市政府以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以“把丰碑刻在青山上、把政绩融进碧水中”的政治担当,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稳定提供优质水生态产品,有力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雄安新区建设。
减排扩容守住“发展线”。一是划定红线。2015年印发《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划定一级保护区47.06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253.57平方公里,准保护区1595.89平方公里,占南阳市丹江口汇水面积的30%。印发《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及准入清单,划定35个优先保护单元、59个重点管控单元、12个一般管控单元,明确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效率要求。二是铁腕减污。通水前否决、终止超过430个工业项目,损失超70亿元;关停企业1163家,关闭搬迁畜禽养殖场1500家,取缔网箱养殖51279箱,拆除“三无”船舶3500余艘;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8座,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57个,并按照PPP模式由北京首创统一运维,全部稳定达标。通水后拆除非法拦汊筑坝30多座、反弹网箱882箱;淅川县推广施用生物有机肥40余万亩,减少纯氮用量50多万公斤。全面完成南阳市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十三五”规划水污染防治、水源涵养和生态建设、风险管控3类104个项目建设。三是生态复绿。抓好“点、线、面”水源涵养。点上注重渠首绿化提升,高标准造林6000余亩;线上在185.5公里干渠沿线两侧建设100米的生态林带,造林3.7万亩;面上建设环库生态隔离带,植树造林535万亩,新增林地面积居全省第一。完成消落区生态修复3.5万余亩。治理水土流失2534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5%,土壤侵蚀模数由4100吨/年平方公里下降到1200吨/年平方公里。实施丹江、老灌河约9.6万公顷湿地保护修复。
生态产业敲开“致富门”。一是农业生态化。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在库区及周边大力发展猕猴桃、金银花等生态经济产业,12大类30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省级认定。淅川县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软籽石榴、薄壳核桃等生态高效产业38万余亩,认证绿色有机产品种类64个、基地65.8万亩,被授予“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2015~2021年,淅川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130元增加至15475元。二是产业绿色化。淅川县每年拿出1000余万元,支持企业提升研发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全市第一,汽车零部件相关产业成为河南省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三是旅游生态化。找准经济发展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结合点,探索实施“旅游+”,把生态旅游与文明城市、森林城市、移民脱贫有机融合,培育泓森植物园等精品示范园10余个、金银花、软籽石榴等生态观光园20多个。立足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优势,打造环丹江口水库生态旅游圈,“淅有山川”文化旅游品牌日益响亮。
长效机制保障“转化路”。一是明职尽责。2015年印发《关于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保水质护运行长效机制的意见》及实施方案,做到工作标准、完成时限、责任单位、督导单位“四落实”;明确宣传教育、日常巡查、严防严管、综治联防、应急处置、监测评价、联席会商、责任追究八项长效机制,组建保水质护运行领导小组;对汇水区及干渠沿线县市区实施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二是加强监测。以渠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为依托,环库区建设12个自动站、3个浮标站、20个人工监测断面,实时监控库区及丹江、老灌河、淇河水质,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国家、沿线省市环境自动监测系统。三是创新模式。探索形成“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保安全”的水环境风险防范“一河一策一图”“南阳实践”,被生态环境部在全国推广。按照“一河一策一图”应急预案,快速反应、层层阻截、科学处置、安全达标,圆满完成“1108锑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再创环境应急处置“南阳样板”。建立“互联网+护水”模式,在水库一级保护区设立电子围网,库区、入库河流等重点区域安装视频探头1500多个,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创新“扶贫+护水”机制,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符合条件的群众,建立2900余人的扶贫公益护水队伍。四是联防联控。推行“河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建立日常巡查、联动协作、联席会议和警示教育制度;市委书记任丹江口水库总湖长,市长任干线工程总河长,常态部署督导水质保护工作;整合涉水执法权,成立库区水上综合执法大队,常态开展巡查、部门联合执法;实施《南阳市水环境生态补偿暂行办法》,2019以来共对淅川、西峡奖励生态补偿金4570万元;与洛阳、十堰等9市签订《跨界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建立丹江口库区水质保护联席会议制度。
治理成效:一是水质稳定保持优良。2016~2021年南阳市丹江口水库3个国、省控点位水质常年稳定Ⅱ类及以上,11个入库河流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老灌河西峡水文站断面水质由2016年的III类提升至2021年的II类,丹江史家湾断面总磷和总氮浓度较2016年分别下降33%和10%;丹江口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31~37之间,连续12年保持中营养,无水华发生。二是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截至2022年10月,累计调水523亿立方米,保障豫冀津京等省市1.4亿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用水,为沿线50多条河流提供生态补水85亿立方米。三是水生态稳定向好。环丹江口水库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37.9%增加到53.2%;2017年丹江口水库采集到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共4门12科浮游动物;丹江湿地物种由1997年100余种上升到2019年380种,中华秋沙鸭、黑鹳、青头潜鸭、黄胸鹀等多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重归家园,成为豫鄂陕三省交界地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区域。淅川县、西峡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邓州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验区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经验启示:南阳市建立了较为健全的高功能水体高标准全方位的系统性保护体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网箱养殖拆除前
网箱养殖拆除后
淅川县马蹬镇环库隔离带建设前
淅川马蹬镇环库隔离带建设后
太阳岛 整改前
太阳岛修复后
淅川农业面源整治前
淅川农业面源整治后
淅川县筑坝拆除前
淅川筑坝拆除后
大石桥湿地修复前
大石桥湿地修复后
渠首汤山治理前
渠首汤山治理后
丹江湿地改造前(2020年)
丹江湿地改造后
丹江湿地改造前
丹江湿地修复后
香花镇何家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前
香花镇何家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后